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通霄神社 vs 台鐵新埔站

差點被我遺漏的行程~先前看了水果報與「11元的鐵道旅行」一書介紹這兩處,近午來到台10線(中清路)嘉陽高中的校門轉彎處稍停,在這可眺望台灣海峽,右邊可見高美溼地附近的風力發電機,當然清水區就在山腳下.

此位於通霄市區北側的虎頭山公園山腰(奇怪!在車站這邊明明沒看見有山坡啊)離通霄火車站不遠處,映入眼前的正是神社入口鳥居與一旁的神社社務所,神社建造完成於昭和12年(1937)主祀天照大神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鳥居旁的解說牌簡略說明通霄神社 的始末.

而參道兩旁的石燈籠新舊參雜著,都刻著什麼學校捐贈的仔細觀察後只剩這座基座是從昭和時代保留至今,但國民政府來後已把昭和字樣給磨掉包括兩處鳥居上的也一樣.


此處保留最完整的莫過這棟神社社務所,咦........貼有門聯?令我驚訝的門口竟擺有買菜車與雨傘,掃把....是巫女嗎?(日本卡通看太多)還是目前負責管理這邊的人員?但有買菜車太離譜了點.....

屋頂造型與作工也很美這種叫做歇山頂 ,看得出也都年久失修,門口的兩根木頭柱子整個往右頃斜有種隨時崩榻的感覺!

光看中間那一排扎扎實實 的瓦片就知有多重啊!



這裡的拜殿是2002年苗栗縣文化局指定為歷史建築並由文建會撥款修復,2005完工.不過整棟是依'光復後的樣式整修非原有神社樣貌.

很明顯的看到國徽就知道現已成苗栗縣的忠烈祠,但我往裡面探了一下尚無牌位只見正中央地上有個小火爐所以目前應未使用才是門只簡單用鏈條鎖住.

據解說牌上寫的拜殿於光復後改以中式建築為閩式燕尾翹脊並增設四面磚牆,屋面採取傳統日本神社銅皮包覆的樣式,木構造仍使用台灣檜木.但屋頂上的彎角給我的感覺像水牛角哩.


拜殿參道前兩旁新舊參雜的石燈籠,往下左邊就是社務所.

繞過拜殿後方來到一個平台,解說牌訴說這裡的重修過程.但木棧台的木頭都已變形翹起我發現這類情況台灣多處景點也是如此,甚至更殘破.

通往本殿的階梯.

本殿 與幣殿只剩殘存的基座,高了點又無法上爬只好高舉相機這樣拍了.

這就是拜殿後方了,看到木頭兩端都翹起了嗎?
文內的蟬鳴都是在這裡錄下的.中午來這樹蔭下稍歇片刻真好.

從神社參道一至往下到休憩所前的小徑都顯現出濃濃的日本味.

在社務所下方的休憩所屋體還能看出但內部殘破不堪甚為可惜!既要花錢整理通霄神社為何不把原屬範圍納入整建翻修,不該居住在這的請他離開或另安置要不拆除,其實這樣的房子不管哪方面想都有它淺在危險.

離開神社後同路往上面的虎頭山 公園過去,一旁設有木棧展望亭可欣賞通霄外海若是來看夕陽更是美麗,昔有「虎嶼觀潮」的美譽也被當地人視為通霄第一勝景.
再往展望台旁的石階而上來到最高點有座「日俄戰爭紀念碑」,但在光復國軍駐守後已磨掉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不論這座紀念碑是否真的與日俄戰爭有關聯今已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這裡曾為台灣史的一部份.

隨後往距通宵不到5公里處的新埔火車站 ,此站竣工於大正十一年(西元1922)至今已近90年,為台灣少數存留和洋風半木構造式樣的車站建築.當初亦肩負著西部海線運輸命脈.(詳請點連結)

進出的人極少,偶有回家省親的長者與小孩.


由於山線首要縣市城鎮的勝出,班次減少海線鐵路也淪為支線,成為甲種簡易小車站,也因此成了現在這附空蕩模樣.

在這小憩片刻不知感覺如何?



上面的牛眼窗.

這種感覺就像在日劇中會出現的場景.

車站的對面過了這片草地與防坡堤就是台灣海峽了,感覺此次來的早些,否則在這欣賞夏日餘暉又是另一種風情!怎樣,您看到海了嗎~

直譯的ㄛ!

順著路標指示往回走看到他右轉直走後就可到達海邊了.台鐵還蠻貼心嘛

海堤整建的不錯中間有幾處涼亭可稍歇,右方有海巡隊駐守.

一大片的沙灘可玩但漲潮後會淹到哪我沒注意看.下去玩還是得多注意安全.

遠方的通霄火力發電廠以及鵝卵石,粽子層層圍著的海堤~雖然有點煞風景.

在海堤這一方是新埔國小,我想這裡的小朋友最高興莫過於踩著夕陽回家和不同的季節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海邊學趣;特別是冬天的季節,當海風伴著冷冽得寒氣襲來身體雖冷但心裡面最想的是家的溫暖,還有父母為他準備熱騰騰的點心......當小孩真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